三种最有效的读书方法_读书有哪些好方法
2023-03-11 02:51:04    互联网

1、  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学习知识的行为。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读书有哪些好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2、  一、读书八法

3、  借摘读。旧时代,革命书籍十分缺乏,徐特立在湖南时,听说书报流通社有《联共党史》上下册,就去借了来抄读。他不全抄,而是节抄,并且做详细分析。这样,可以服、心、手三到,便于理解深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  翻选读。吴昌硕博览群书,曾对门生说:“书不能死读,先翻翻序,看看结尾,不好不看,好的翻翻,极有价值的才值得花力气精读,要不你有多少心血能花在上面?”

5、  插缝读。学者顾颉刚陪夫人就诊的时候,也要挟书阅读,若有所得,归来即记在笔记本上。35年间,他记的笔记竟达l60册之多。

6、  “啃”“悟”读。作家张贤亮当年被打成“右派”下放农场十年,唯一能看的只有一本《资本论》他的读法是“啃”和“悟”。他说:“古时文人三更灯火五更寒,啃的就是四书五经,依此作底,写起文章来海阔天空,头头是道。”他喜欢美国作家福克纳的作品,但他从不整篇细读,只是跳着翻看,用文学的悟性体味作者的创作精髓。

7、  选择读。朱光潜说:要知道读书好比探险,也不能全靠别人指导,自己也须费些工夫去搜求。别人只能介绍,抉择还要靠你自己。他认为:“你与其读千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你与其读千卷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

8、  重复读。德国哲学家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之母。”对有些难懂的书,他坚持一读再读,直到懂了记下为止。他说: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问题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问题的肤表的见解,先剜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知识。

9、  交叉读。理论家胡乔木共有136个三米高的大书架,约3万多册的私人藏书。他没有什么业余嗜好,休息的一大方式就是同时看五本内容完全不同的书,如哲学、外国小说、政治、剧本、自然科学类的书,同时交叉着看,以调换脑子,而在调换脑子的"同时,又有所得。

10、  “怪”法读。台湾作家李敖珍视书中的资料,更甚于书本身。他常把书中重要的资料影印下来,或者直接撕下,再作分门别类的“专集整理”,名曰“吸收日月精华”,等到书中的“精华”被他吸收光了,这本书对他来说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送、卖、扔,他都没有多大意见。

11、  二、读书的小方法

12、  可多读几遍,看完后总结内容。

13、  先读一遍,再回忆一遍。

14、  看书逐页逐页读,把好句读出声来加深印象

15、  遇到英雄人物、科学家等记他(她)的名子并看他(她)的简介

16、  先浏览,遇精彩部分再细读

17、  选择好书进行精读,一些看不看随便的书可以泛读

18、  先大略看一下再认真读,仔细、反复、认真去读

19、  大声吟诵,以便透彻理解

20、  一边读书,一边在书上做批注,摘抄好词好句好段落

21、  勤做笔记,每读完一本书就做读后感

22、  读书前要洗手,看书轻拿轻放,看完书将书放回原位

23、  读到有关政治的信息,就将它记下来了解

24、  坐姿正确,仔细去读

25、  一边看一边把有用的东西画出来帮助记忆

26、  有详有略,吸取精华

27、  先看一看目录和简介,再细读,遇不明白再读一遍

28、  有疑问,问老师、同学询问,或者查资料解决

29、  先读简介,了解适不适合,合适了再去仔细阅读

30、  找一段或一篇中心句细读

31、  在文章最后写一写感受、启发和心得

32、  三、读书十法

33、  (1)泛读

34、  泛读即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马克思写《资本论》曾钻研过1500种书,通过阅读来搜集大量的准备资料。

35、  (2)精读

36、  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说:“大抵读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尔。”这里“熟读而精思”,即是精读的含义。也就是说,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对本专业的书籍及名篇佳作应该采取这种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

37、  (3)通读

38、  即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对比较重要的书报杂志可采取这种方法。

39、  (4)跳读

40、  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41、  (5)速读

42、  这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采取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适用于阅读同类的书籍或参考书等。

43、  (6)略读

44、  这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45、  (7)再读

46、  有价值的书刊杂志不能只读一遍,可以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斯泰认为“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老友重逢”。重复是学习之母。重复学习,有利于对知识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记忆的强化剂。

47、  (8)写读

48、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说。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49、  (9)序例读

50、  读书之前可以先读书的序言和凡例,了解内容概要,明确写书的纲领和目的,有指导地进行阅读。读书之后,也可以再次读书序和凡例,以便加深理解,巩固提高。

51、  (10)选读

52、  就是读书时要有所选择。古往今来,人类的文化宝藏极为丰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不加选择,眉毛胡子一把抓似地读书,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目,进行阅读,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3、  爱迪生为发明而读书。为了发明“白炽灯”,他曾翻阅图书馆有关各种书刊,作了9万页笔记。他为了发明一种新型号的打字机,从图书馆借来了有关的书刊资料,共有3尺厚。他只用两三个晚上就钻研完毕了。他是怎样看这些书刊的?他不可能在两三个晚上从头至尾一字不翻地钻研完毕这3尺厚的书刊。他只是搜集与他发明新打字机有关的部分,其余部分则pass。

54、  爱因斯坦说,他只吸取、抓住把学习和研究引向深人的东西,而把一切偏离要点而使头脑负担过重的东西统统抛掉。他说,凡是书上有的,他都不记,只记书上没有的。这就是将书中不能引向深邃知识的东西统统pass。

55、  华罗庚也如此。他看一本厚厚的书,别人要花十天半月,而他一两个晚上就看完了。他怎样看呢?当然不是拿起一本书,从第一个字读到末尾一个字。他拿到书以后,要躺在床上想一想,自己问自己:要我写这本书,怎样写?想过以后,再拿起书来读,凡自己过去已钻通了的部分,都Pass,过去。只看自己没有钻与没有钻通的部分。他认为一本书提供的新东西,往往就那么一点,只看这些有新东西的部分。对已知部分则不必字字细看,很快跳过去,绕过去,pass过去。

56、  要成才就必得多读书,越是多读书就越能够迅速地看许多书,因为有些书过去已读过,已经知道其中的内容,就应迅速pass,直接读未知部分。

本文[高级伪原创标题]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

下一篇: 幽香的意思
上一篇: 全球关注:玫瑰花枸杞茶的功效减肥_玫瑰花枸杞茶的功效与作用